1.Clontech文库是否可行?
clontech和invitrogen体系是两家公司的产品,分别用的是SMART和Gateway重组方法。判定文库质量有3个标准,库容、重组率、平均插入片段大小。clontech体系存在很多技术上的弊端,现在已经慢慢被淘汰了。比如合成cDNA第二链时用的是PCR方法,一个物种一般有几万个基因,用一种酶把几万个基因全部扩增到是很难实现的,就像我们平时克隆一个基因经常出现有的酶可以PCR扩增到,有的酶扩不到。而且PCR循环数越多,高拷贝和易扩增的基因冗余度越高,低拷贝和不易扩增的基因慢慢就会丢失,所以很难反映一个物种中基因的真实情况。而invitrogen体系在合成cDNA第二链时是以第一链为模板,通过E.coli.DNA Ligase,E.coli.DNA Polymerase I,T4 DNA Polymerase 等不同酶扩增,能够忠实反映第一链的情况,也就是能够忠实反映mRNA的情况,保证mRNA没有降解,文库构建已经成功一半了。不会造成基因冗余和不均一化的情况。
另外由于clontech合成cDNA第二链是PCR的方法,PCR扩增的局限性导致平均插入片段长度较短,一般在500bp左右,这500bp可能包括一部分CDS和UTR,甚至全部都是UTR。如果筛库筛到了,可能就是假阳性,完全没有编码蛋白。invitrogen体系平均插入片段大于1kb,大大减少了全部是UTR的状况,降低了假阳性。clontech体系是线性化质粒一步重组,而invitrogen体系是环装质粒两步重组,线性化质粒的重组率是低于环装质粒的,所以clontech建库后会发现空载率比较高。而环装质粒重组效率高,另外在质粒上加了致死基因,空质粒不会在大肠DH10B中生长,大大降低了空质粒情况。综上,invitrogen体系在库容,重组率,平均插入片段大小方面表现都是优于clontech体系。
2.为什么有的clontech体系平均插入片段大于1kb?
正常做是不容易达到的,因为PCR第二链会导致片段小。在cDNA分级分离这一步不采用过柱的方法,直接跑胶切下1kb或1.5kb以上的片段往下重组。这种方法提高了片段大小,但是降低了库容。而invitrogen体系不需要这么做,片段较大,直接过柱除去大部分400-500bp小片段就可以了。
3.酵母双杂交筛库用三缺是否可行?
空AD和空BD质粒共转三缺都会长克隆,这么做筛库会造成很高的假阳性。不过确实可以光速交付结果。
4.酵母单杂交筛库高通量测序是否可行?
酵母单杂交筛库长出的单克隆,正常操作是直接PCR,单条带且片段较大的送测序。多条带的一般舍弃不用,无法确定哪个是结合蛋白,同时作用还是单独作用(通过划线分离出单条带的单克隆是可行的,但是很繁琐,单杂长的克隆较多,一般没必要在多条带的单克隆上纠结)。而高通量测序无法分辨测序结果是单条带或多条带的单克隆,继而造成假阳性偏高。